老年睡眠障碍很苦恼?试试这些方法,简单又实用
生活中,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一个现象,很多老人总是睡得少、起得早。其实,并不是他们不想睡,而是可能真的睡不着。
如何让老年人睡得好一些?针对老年期睡眠障碍,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方法?长春市第六医院党委书记张延赤教授为您支招破解难题,希望对您有所指引~
引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?
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有睡眠障碍,心理专家认为主要与以下7种因素分不开:
生理因素。老年人新陈代谢速度减慢,大脑皮层功能减弱,体力活动减少。
社会因素。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日间活动减少,扰乱正常的日夜睡眠节律。
心理因素。老人在生活中遭遇心理刺激时,产生剧烈的情绪变化。
饮食因素。过度饮酒、吸烟、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、睡前剧烈运动等。
疾病因素。前列腺增生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关节炎及慢性疼痛、帕金森病、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躯体疾病,可能影响睡眠的正常生理节律。
继发于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病症。精神分裂症、抑郁症、焦虑症等多种精神疾病,亦是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。
药物的副作用。安眠药物长期滥用产生依赖和耐受,或停药出现反跳性失眠。
怎样解决老年睡眠障碍问题?
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方式有很多种,如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等。一般来说,老人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,坚持有规律的作息,去除干扰因素,进行睡眠锻炼,停用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,以及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发躯体疾病和精神科疾病(如心衰、肺气肿、内分泌疾病、抑郁症等)。
对于失眠较严重的老人来说,则可以采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。治疗失眠最重要的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,如消除紧张心理、改变睡眠环境、避免睡前服用影响睡眠的食物或药物、保持睡眠觉醒规律。
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类型的失眠,尤其是慢性心理-生理性失眠患者。关于具体的训练方法,专家建议您可参考以下6种方式:
刺激控制训练:这是一套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,并建立规律性“睡眠—觉醒”模式的程序模式,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;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而不能在床上阅读、看电视或工作;若上床15~20分钟不能入睡,则应起床,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;白天不打瞌睡;不论夜间睡多久,清晨准时起床。
睡眠约束:让失眠者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,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适当的睡眠时间。
放松训练:通过放松减少精神和躯体的紧张来治疗失眠,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训练、生物反馈、沉思、瑜伽、太极拳等。
矛盾意向训练:说服失眠者从事他们最害怕的睡眠行为,即不睡。如果失眠者试着不睡,焦虑就会减轻,入睡自然容易。
光疗:一定强度的光(7000~12001µx)和适当时间的光照可以改变睡眠—觉醒节律,特别是对治疗睡眠-觉醒节律障碍(如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)特别有效。
时间疗法:适合于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患者,患者每天将睡眠时间提前3小时,直至睡眠-觉醒周期符合一般社会习惯。
睡眠健康是关乎老年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。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老年人克服睡眠困难,不仅能避免很多老年病的发生,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活得更加健康、长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