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失眠,可能与这5点有关
有些老年人午睡时间过长,或者白天看电视时过度打盹,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睡不着了。
怎么判断有没有睡眠问题呢?心理专家表示,如果人们在平常生活中连续一些日子或者仅仅只有一天睡不好觉,这并不能算是失眠症。只有常常出现失眠,并且随着失眠症状的产生,白天身体出现不适感,才能称之为失眠症状。
老年人偶尔失眠不是病,失眠症判断有标准
老年人夜间失眠主要分为:难以入睡、睡眠深度不够、易醒、多梦,或者睡眠质量差等。
上述失眠症状,如果每周至少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,且时间大概持续30天左右时,就可定义为失眠症。
老年人白天有明显的不适感,比如神疲乏力、头昏、心慌心烦等,已经影响到生活,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失眠症。
老年人失眠的表现有哪些
1.入睡困难;2.不能熟睡;3.早醒、醒后无法再入睡;4.频频从噩梦中惊醒,自感整夜都在做噩梦。
长期失眠会引起老年人产生疲劳感、全身不适、无精打采、反应迟缓、头痛、记忆力不集中等情况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
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有哪些
① 身体因素: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躯体疾病,比如心脑血管、呼吸、消化系统的病变,可能会引起心慌、胸闷、呼吸困难,以及腹胀、皮肤瘙痒等不适,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此外,老年人还可能出现躯体内感不适,如心悸、胸闷、胃肠不适、排尿困难等,都会影响人的情绪,也会影响睡眠。
② 失眠症:各种社会心理因素、家庭特殊事件,都能引起老年人的紧张、不安、焦虑、痛苦、多思多虑等,进而引发老年人失眠症。其主要特征是入睡困难,脑子里想的事情总不能摆脱,以至上床许久,辗转反侧,就是睡不着;或刚睡着,又被周围的声音或噩梦惊醒,醒来后再难入睡。
③ 环境因素:这也是导致老年人入睡困难和睡眠不安的原因。例如,邻居的喧嚣、周围环境的嘈杂等,也可能会使老年人难于入睡。环境杂乱不宁,还容易唤醒睡眠浅的老年人,导致不能再次入睡。
④ 药物因素:睡前服用可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,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,治疗喘息的麻黄、氨茶碱等,容易让人兴奋而难以入睡。另外,晚上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,造成再度入睡困难。
⑤ 精神心理疾病:有些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或者焦虑抑郁等症状,这些也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。此外,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会导致老年人失眠。END
专家提醒,老年人如果偶尔出现失眠,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,可通过物理疗法加以调理,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改善睡眠。按时起床、不熬夜,适当进行户外运动,也可以在睡前做有氧运动,比如练太极剑、打太极拳,或在睡前听听缓和的音乐、喝一杯热牛奶。此外,老年人睡前应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。如果长期失眠且调理效果不佳,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医生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