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“网瘾老人”,怎么办?
在全民上网时代,网瘾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。
凌晨1点,卧室门下透出微弱的光,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的爸妈,是不是像极了当年假装睡觉、藏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刷小说的“我们”?
前脚刚越过“数字鸿沟”的老年人,后脚便陷入“数字沉迷”,变成没事就拿起手机的“银发低头族”,沉浸在各种手机App里,享受冲浪生活。曾经沉迷游戏的“网瘾少年”有多让父母头痛,如今“父母沉迷手机怎么办”就让多少儿女共忧愁。
为何越来越多的“银发低头族”被“困在手机里”?
“网瘾老人”,真不是传说。据《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》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64.8分钟,甚至有0.19%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,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。
上手容易、成本低,固然是时间支配相对自由、无刚性作息要求的老年人染上网瘾的重要原因。除此之外,心理专家也表示,感到孤独、缺乏社会交往,也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的原因之一。
家人不在身边、不善交际,让部分老年人孤独感、无助感倍增。不分年龄、人人共享数字平等的网络世界,向老年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。只需一个手机,他们就能紧跟时代脚步、知晓天下事,还能通过各种社交沟通、娱乐互动转移注意力,缓解自己的焦虑。久而久之,老年人就对手机形成了依赖。
过度沉迷网络的老年人身体会有哪些损害?
心理专家认为,虽然老年人适度上网能够愉悦身心、充实生活、提升幸福感和社会参与感,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远不如年轻人,如果过度沉迷甚至成瘾,则有害身心,不仅会造成生物钟严重紊乱并导致失眠,也很容易因不当的用眼环境引发眼部疾病,或因长期的久坐少动、作息不规律,加重自身的腰椎颈椎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,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。
相关研究表明,很多老年人长期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,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不爱社交,即使短期可从网络中得到一些心理慰藉,但时间一长回到现实中,内心反而更加空虚、孤独。此外,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较弱,很容易对一些健康养生类谣言难以分辨真伪,这让本就有死亡焦虑的他们更容易加重焦虑心理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倾向。
如何织好精神补丁带老人走出“网瘾生活”?
医生建议,子女切不可“一刀切”,一味地说教甚至指责父母,而是应“疏堵结合”。平时,年轻人应多与老人沟通,要耐心地为父母讲解网络知识,适时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,切忌使用指责、纠正的态度去和他们辩论,在劝说时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,沟通时多一点换位思考和真诚关心,避免引发家庭矛盾。
同时,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他们聊聊天、散散步、旅旅游,给予更多情感上的关爱,以缓解他们的孤独和寂寞。尽可能帮助家里老人发掘一些新兴趣,学习一些新技能,让老年人通过多参加一些线下社交活动,找到现实生活的乐趣,在强身健体的同时,心情也会更加舒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