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春季如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
春季气温变化无常
老年人抵抗能力较弱
一些疾病还容易在晚间多发
如果不注意预防就会有生命危险
春季老年人容易出现哪些疾病
又该如何预防保健呢
长春市中医院总部心病科主任焦志玲
和您聊聊春季老年人疾病预防和保健
春季老年人易出现哪些疾病?
心脑血管疾病
春季早晚温差大,人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,很容易使体内血液黏稠度增加,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、心脑血管病(如脑中风、脑出血、脑梗死等)的发生。
焦志玲提示: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;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、脏腑功能退化,很难适应早春时气温骤升骤降的反复变化,建议不要随便减药,更不能随便停降血压的药,服药一定要遵医嘱。
呼吸系统疾病
春季气候不稳定,风大、沙多、空气干,老年人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感染。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有哮喘、咳嗽、气喘、吐痰等症状,较常见的病症有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感冒的症状,容易被忽视,若不及时治疗,一旦病情加重转变成老年性肺炎,治愈更加不易。此外,一旦出现症状,最好不要自己随便吃药或是听别人经验之谈来服药,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。
消化系统疾病
老年人如果吃得过饱、过于油腻,或者摄入高脂肪食物,易导致消化器官负荷加重,引起腹痛、呕吐、腹泻等,诱发胰腺炎或胆囊炎等疾病。
因此,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,低盐,少吃甜食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,注意饮食卫生。
骨关节病
“春捂秋冻”是有科学依据的,由冬季转入春天,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大,肌肉和皮下组织血液流动较差,同时,老年人体内产热能力较慢,持续受凉和被动接受温度反差,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,从而引发关节疼痛。所以,老年人应避免过早地穿着单薄的衣服。
情志类疾病
民间素有“菜花黄,疯子忙”的谚语。春季是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、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,而抵抗力本就孱弱的老人更容易诱发精神疾病。所以,家庭成员应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严格监督,谨遵医嘱切莫停药。
春季老年人如何保健?
饮食调养
早春时节,老年人容易上火,表现为唇干舌燥和便秘。焦志玲表示,冬季过后,人的脾胃功能虚,应选吃助正气和补元气的食物,多吃些能健脾胃的甜食,还宜适量吃些有助抵御风寒的辛辣之品,忌酸涩、油腻,少吃生冷。应着重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少脂的鱼、鸡、豆制品、蛋类、坚果类食物,并要特别注意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焦志玲建议,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可以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、蒜和韭菜等,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;体弱气虚的老年人,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,如米粥、红薯、山药、鸡蛋等。
运动调养
进入春季,老年人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,选择温暖的天气进行适度运动,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跑步、打拳、做操、散步、打球、放风筝等,让机体吐故纳新,使筋骨得到舒展,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,注意防寒保暖。
情志调养
焦志玲强调,春天是肝木升发、肝气舒畅的季节。春季养阳重在养肝,调理情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,还应做到开朗豁达,以使肝木坚实、肝气顺达。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,最好做几个深呼吸,暂时离开争吵现场。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,以保持心情愉悦。